鋼鐵礁


潛點位置



E 121.4873 N 22.63917

中級

船潛

位於龜灣分區的鋼鐵礁在重新投放後的這四年來,燕魚的數量從12隻增加到99年3月紀錄到的48隻,從這裡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礁體投放時必須審慎評估再加上與地方的充分溝通,人工礁體並非不可行,我們觀察到礁體上幾乎達到百分八十的覆蓋率;發現珍稀魚種時相關權責單位若能即時的將該區域劃分為保護區,是可以促進觀光漁業的產值。

綠島的燕魚正確的名稱應該稱牠「尖翅燕魚」,牠是白鯧科燕魚屬裡的三種燕魚其中的一種,學名是Platax teira (Forsskal,1775)。中文名就叫做「尖翅燕魚」,幼魚的時候喜歡在潟湖與淺坪的海域活動,常模擬成枯葉狀並隨著海浪擺動躲避掠食者,這在我們綠島的中寮港與公館港常可以見到尖翅燕魚幼魚期的蹤影,外國人都叫牠蝙蝠魚。

從外觀上較容易辨認的特徵是身體側面有三條黑色不等寬橫帶,第二條寬橫帶最粗也是縱貫胸鰭與腹鰭的黑色寬帶,第二與第三黑色寬帶的底部有一處或二處的深黑色不規則塊斑,第三條黑色寬帶通常在成魚後顏色會變的較為淡色,有些甚至會淡化不見。胸鰭的顏色為較黯淡的土黃色,腹鰭為鮮黃色或土黃色(視成長期會有顏色的不同)。

雄性燕魚的頭部會有明顯的隆起現象,泄殖孔呈現出又尖又細的樣貌;雌性燕魚的頭部較為圓鈍,泄殖孔呈現出又粗又圓的特徵,雌雄兩性對人類並沒有差異,一樣都喜歡親近人類。

如果沒有人工魚礁那燕魚應該會出現在哪裡?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除了前面我提過的幼魚期的潟湖與淺坪,當燕魚成魚之後,會不斷的尋找同伴並往較深的珊瑚礁移動並集結成群,所以綠島當然不只這兩個人工魚礁有尖翅燕魚,其它如紫坪、燈塔、海參坪等處都陸續有發現燕魚的集結。從這幾處發現到的潛點,我們觀察到牠喜歡的棲地環境必須要有軟珊瑚與石珊瑚交錯的沙地地形且必須至少有一處的珊瑚礁是較為高聳的,深度幾乎都在25公尺到45公尺之間,礁盤上除了珊瑚外,小型藻類與水母的數量與必須相當多。

在綠島在國外都觀察到一種現象,當海底有一條人工的繩索在棲地附近的時候,燕魚都會集結成群的在一起,不再離開原有的棲地,而且會形成串列的隊形在繩索附近,目前只觀察到這種現象但並不清楚它真正的原因,大膽的推測這是因為繩索造成標地物高聳且棲地變的更為明顯,帶來的好處是看的更遠更廣,所以燕魚可以覓食的範圍變的更寬大。

鋼鐵礁自從繫上導引繩之後,它已經從危險潛點變為中級潛水點了,這裡的海流走向為西北流向東南,建議要做好潛水計畫才可在此潛水。

生物樣貌除了尖翅燕魚外,其餘有金帶擬鬚鯛、蓋刺魚、隆頭魚、龍占科等等的珊瑚礁魚類,在珊瑚方面群聚最多的是軟珊瑚與軸孔珊瑚及小型柳珊瑚。